种植园建议(种植园开园仪式)

百科知识 (89) 2023-06-07 05:55:10

网友提问:

种植园建议(种植园开园仪式)

优质回答:

莒南县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及建议,下面是中国农民合作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种植园建议

作者:刘君玲 臧家富 魏娜

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聚焦“稳定油料供应、保障粮食生产”目标,围绕“一地两产、一茬双收”模式,强化宣传发动,加大技术培训,完善补贴政策,抓好适配农机,多环节精准发力,圆满完成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全县带状复合种植落实面积10116.19亩,74户开展5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大豆平均亩产152.6公斤,玉米平均亩产452.3公斤,取得“开门红”。相比传统耕作,带状复合种植在玉米不减产的基础上,每亩地多收100公斤以上大豆。

一、莒南县推进带状复合种植的主要措施

为完成好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自2022年开春以来,莒南县重点加大种子、农药供应和农机组织协调,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及电视、微信群等媒体形式,扎实做好技术培训,努力提升技术普及率、到位率,并陆续在岭泉镇和板泉镇试机春播300余亩。从春播质量看,还存在大豆播种过深、出苗不齐、漏播等问题。为保障夏播工作有序、高质量开展,莒南县多措并举,压实责任,着力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1.加强技术指导。县农业农村局成立5个技术指导小组,每个小组由局主要领导带队,配备3名技术指导员,在镇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配合下,对接农机手和种植户,下沉一线,开展政策宣传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户安装注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检测系统APP,及时填报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信息。

2.签订种植协议。为确保完成种植任务,县农业农村局与项目实施镇街、项目实施镇街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同时,为减少异议和纠纷,播种中标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播种满意度协议,播种完毕后,待农户对播种质量满意后,由农户现场签字。

3.县乡协同配合。县、乡技术小组“粘”在一起,开展全过程跟踪技术服务,跑完指导服务“最后一公里”。播种企业每到一处开展作业,提前一天告知县技术小组,县技术小组与乡技术小组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指导,督导农机手规范作业。

4.按墒分类播种。夏播时间紧、任务重,为避免播种扎堆,确保播种质量,播种中标企业及时掌握收割进度,尽快联系有水浇条件的种植户,调配足够的机械到场,开展造墒播种,做到应播早播;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待降雨后,由技术人员根据墒情条件判定是否适合播种,尽量避免“落干”现象。

5.科学除草杀虫。大豆玉米同期播种,除草剂使用要以播后苗前封闭处理为主、苗后除草为辅。苗后除草安全性是除草环节的重中之重,需要苗后除草的种植户要采用自走式分带喷杆喷雾机进行茎叶定向喷雾,或用定向喷头实施人工喷雾(注意物理隔离,防止产生药害),也可以联系专业的植保服务组织提供服务。

二、莒南县推进带状复合种植面临的问题

1.面积难以落实确定。2022年是莒南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面对新任务、新模式,农户顾虑较多,特别是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普遍认为较难操作,难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导致方案中落实的面积变了又变,难以确定。

2.严重旱情影响播种。2022年3月25日至6月13日,莒南县无有效降雨,特别是进入“三夏”生产以来,天气高温干旱,致使夏播夏种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6月13日前,造墒播种地块部分出现“落干”现象,已出苗的因干旱长势偏弱;6月13日莒南县平均降水量为12毫米,见雨播种成为农户的首选,但降雨量较小的镇如道口镇(降水量5.9毫米)播种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失墒“吊死”现象。

3.播种质量难以控制。带状复合种植机械采用的是玉米、大豆种肥同播,玉米深度为3~5厘米,大豆深度为3~4厘米。秸秆还田地块存在大豆播种深浅不一问题,灭茬旋耕地块存在播种过深问题,黏性土壤地块存在压轮压实较重问题。这3种情况均导致大豆出苗不齐现象。

4.玉米播种密度不够。带状复合种植要求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11厘米,玉米密度要与净作相当(4500~5000株/亩),但由于农机手回犁时控制不准,部分地块播种存在玉米行距、株距过宽,导致种植密度不够。

5.苗后除草难以操作。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两者使用的茎叶除草剂对彼此都是致命的,苗后除草的安全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6.玉米涝灾死苗严重。受前期干旱影响,带状复合种植播期延迟,基本集中于2022年6月13日前后,苗涝较重,特别是晚播地块,受降水及田间积水影响,部分大豆、玉米缺苗较多。

三、莒南县推进带状复合种植的建议

1.加快适用机械研发。当前,能研发和生产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的机械厂家较少,且当前推广的播种机因不同墒情大豆播种深度难以控制。土壤黏性较大时,往往出现压轮聚土、压实过重,导致大豆出苗不齐。

2.加大除草技术推广。苗前封闭除草,不同的墒情除草效果相差较大。天气干旱时,需浇“蒙头水”后再喷施封闭除草剂。苗后除草应选用不同的器械和模式,面积较小时建议采用人工定向除草,面积较大时应采用物理遮挡机械除草。对播种24小时以内的田块,选用精异丙甲草胺等安全性好的除草剂进行芽前封闭除草。

3.加强机手培训工作。机手操作熟练程度是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应在闲暇时间开展机手培训,提高机手的综合素质,重点培训机手的控密度和控深度能力。

4.推进规模种植。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块并大块,便于耕种和收获,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5.科学防病防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食心虫、玉米螟、桃蛀螟等虫害发生初期,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虱螨脲、氟铃脲、虫螨、虫酰肼等复配杀虫剂,配合高效氯氰菊酯、有机硅等开展防治。在玉米锈病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800倍液或25%醚菌酯800倍液喷施防治。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农业农村局)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种植园开园仪式

3月15日,阳光明媚,春芽初展。一大早记者伴着沁人的茶香走进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的“蓝焙玉露桃花园”,参加“蓝焙茶叶2023年春茶开园仪式”活动,同时采访白杨坪镇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恩施蓝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为蓝焙玉露桃花园基地(薛浩摄)

来到基地,但见一垅垅茶田顺着山坡铺排开来,茶农们背着背篓来往穿梭,辛勤采茶。阳光、茶农、桃花、绵延的茶山和点缀其间造型各异的民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蓝焙玉露桃花园”是恩施蓝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茶叶种植和生产基地,也是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恩施蓝焙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子祥告诉向记者:“我们不仅做茶,还有民宿可以接待游客,最重要的是想通过企业发展,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图为蓝焙玉露桃花园茶田风景(薛浩摄)

蒋子祥向记者介绍,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因其香鲜爽口,外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名“玉露”,也是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是中国蒸青绿茶的典型代表。恩施玉露的制作技艺传承自1300年前唐朝的蒸青工艺,针形的外形制作技艺由蓝氏于清朝康熙年间首创。2014年,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8月,秉承将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发扬光大的信念,蒋子祥创办了恩施蓝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加工工艺,打造全新“蓝焙·恩施玉露”硒茶品牌。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蓝焙茶业终于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重点扶贫龙头企业、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连续两年成为恩施州茶王,连续三年成为恩施市上缴税费最多的茶叶企业。

图为恩施蓝焙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子祥致辞(薛浩摄)

蒋子祥告诉记者,公司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他们一直以来坚持的“不忘初心,共同成长”的发展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支持。首先随着企业的发展,恩施玉露传统制作这项非遗技艺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公司现有员工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6人,恩施玉露非遗制作技艺州、市代表性传承人7人。“不仅如此,慕名来我们这休闲旅游,体验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的游客也是一年比一年多。”蒋子祥补充到,“去年,我们在民宿这一块的收入,大概在6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可以突破100万元。”“能吸引越多的游客,就越可以把我们的茶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恩施玉露。”蒋子祥信心满满地说。

图为工人们正在忙着包装茶叶(余惠玲摄)

在茶园建设伊始,蒋子祥就没把目标仅仅放在发家致富上,他想带着大家一起奔小康。于是经过不断尝试,公司最终采取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周边8000余农户一起种茶,制茶。光在洞下槽村,就带领村里近280户贫困户脱贫。现在村里有钱了,也开始尝试进行多产业融合,建设现代化茶园,推动茶旅融合。

据蒋子祥介绍,公司现有白杨坪洞下槽、沙地秋木与白果龙潭坝三个产区,有加工厂房2万平方米及茶叶核心科研基地761亩。这时白杨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文刚正好在开园仪式上致辞:“恩施蓝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们镇上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及茶旅融合发展为一体的代表性龙头企业,也是湖北省茶叶产业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年产能突破了600吨”。“现在白杨坪镇全域已评为国家级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全镇茶叶种植面积约6.7万亩,茶叶加生产工企业33家,2022年茶叶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4.7亿元”。这其中蓝焙茶业为白杨坪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

伴随着采访的结束,蓝焙茶叶2023年春茶开园仪式也接近尾声,在随后进行的经销商订货会上,共完成现场签约1960万元。

图为蓝焙与经销商现场签约(薛浩摄)

展望未来的路,蒋子祥表示,他们将继续秉承“用匠心做好茶”的企业精神,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市场平台,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期望;同时也会继续响应国家号召,以先富带后富,为农户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与致富机会。

十年磨一剑。蓝焙恩施玉露,从武陵山小乡村走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为全国大众关注和青睐的焦点;从硒都走向全国,成为恩施玉露的“品质担当”。蓝焙人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塑造了好品质,凭一份弘扬传统技艺的责任与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成就了好口碑!(记者 余惠玲)

THE END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